HOME > 專欄著作

設計作品
專欄
以得獎者為榮

 徐岩奇建築師

 

恭喜所有獲獎者!今年有幸被聘為評審,乃因本所去年也獲獎。我非常清楚獲獎當下,雀躍興奮,對一個年輕建築師意義非凡。作為這些年輕同儕中的一份子,我也以得獎者為榮。 

我第一次參與評審,十足的菜鳥,邊看邊學習。今年入圍的個案設計密度多很高,不免有遺珠之憾,比如慶富大樓、勤美成品綠園道、車埕木業博物館等,都是我個人心目中得獎的作品。我也學習評審過程必須排除感情因素,如面對溪口生活館的設計者甘銘源是我的大學同窗。評審必須有觀點、論述,並接受公評。這過程讓我感觸:國內競圖也應該比照公開,接受社會公評。 

今年獲得建築首獎的兩位建築師,黃聲遠的羅東林場與楊家凱、陳宇進的元智有庠通訊大樓,剛好代表台灣當代建築形式發展,在地化與全球化趨勢的兩個代表作品。 

黃聲遠與田中央建築學校從事環境改造的模式,包括成員組織、從事設計的過程等,其他建築師難以COPY,這個團隊的特色不再贅述。常看到黃聲遠以「大棚子」解決宜蘭多雨氣候,需要半戶外舒適空間營造的脈絡,先前有冬山鄉蔥蒜棚;如此的手法,也再ㄧ次於羅東林場案呈現。評審過程出現爭論該案尚未完成,是否合適給首獎?此外,我個人也很喜歡宜蘭火車站丟丟銅計劃,「鐵樹」的設計也是ㄧ個「大棚子」的概念。得知在宜蘭的一些年輕人,紛紛創立個人工作室,從事住宅空間等設計,「宜蘭表現主義」慢慢成型中,有幸看到後繼有人。 

台灣餘弦楊家凱、陳宇進建築師的元智有庠通訊大樓作品,引發評審過程中形式的辯論。這個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的,無非幾個曲面折版完成的量體,流行的造型語彙一開始讓多數評審遲疑,包括我在內,因此在評審前,我特別先去看了一次。所有評審都充分感受到設計者希望表現「流動」的意圖,加上清水混凝土的質樸表現,施工品質非常好,不被感動也很難。我個人認為,這個作品是設計者要完成下一個傑作,不斷嘗試突破的過程。 

形式議題引發的爭論非常有意思。現代建築的發展過程,拘泥於傳統形式的論述如後現代主義等,在1990年後多消失無蹤!當時的代表作品,如今來看都變成嘲諷的對象。論戰至今,也沒多少人感興趣再去談中國建築現代化的形式問題,慢慢轉以自由形式回應環境、空間論點為主軸。雖然現代建築美學觀來自西方,惟因基地所在文化、環境特色與材料,一樣提供無限寬廣的創作題材,端賴設計者如何炒出一道好菜,傳達觸動心弦的感動,所以如何的形式元素等相對不重要。形式應該是設計者希望表現意圖的工具,轉換成抽象的空間,可以感動人的空間才是關鍵。所以如果單純談型式,不免可能似曾相識,如元智通訊大樓的設計,以曲面折版方式表現引起質疑。但我的觀點是建築師學習過程多數如此。都市中可見的玻璃帷幕大樓、美學分割、比例、細部不多受密斯、荷蘭風格派的啟發:妹島和世把玻璃盒的設計發揮到極致。所見當代的建築學習不多來自於柯布,或談「Organic」、「Free form」時,來自夏龍、李承寬的影響!每一位學習者需要站在前人的基礎,慢慢思考破繭而出!2006年我到法國建築朝聖時,發現柯布在1960設計直至2007年才完工,在費米尼的Sanit Pierre de Firminy-Vert 教堂,就出現折板的設計;好像很少聽到Rem KoohasZaha Hadid提到。我認為屬於台灣的現代主義,還是必須誠懇的談「傳承」,才能談突破。 

來到媒體的世代,影響了很多設計者的思維,建築師自己如何看待媒體的存在?沒有人不關心作品拍照刊登出來的效果,就必須是美的,寧可犧牲使用者的觀點,或真實環境的議題?因此過度形式主義,毫無環境觀點的設計不免引起批判。但還是不能否定:Form很重要。 

平均律是ㄧ個集合住宅,由建設公司在台南市東區投資開發,由張景堯與許錦榮設計。我認為這個設計得獎更意義非凡,不論是市場接受度、空間美學或都市議題都算是成功的案例,因此我一直投票給這個設計案,甚至配得首獎。不單單因這個高層集合住宅的清水混凝土施工、控管難度高,品質好;乃在於這個設計展現一種使命、社會關懷、回應環境的理想。當下多數的房地產被當作包裝的商品、缺乏品味的豪宅,或粗俗的地景。而當下的建築師的角色一直被質疑,甘心成為建商的繪圖員,或作為幫兇,或建築師設計做不好,只關心做個業務好的商人、建築代書?相較於房地產上多數的集合住宅,這個設計案顯得非常突出。有趣的是這個作品效果拍照出不來,非常需要現場感受空間。 

府都建設陳建章先生是ㄧ位非常有品味的投資者,找到好建築師,允許建築師爭論一樓的空間,最後決定讓出給都市與自然、老人與小孩,風與陽光,回應柯布所提馬賽公寓的原型,這個決定是對的。結果看似簡單,但這麼簡單的事情在台灣卻走了好久好遠;建商也很習慣將一樓違章來當健身房、卡拉OK室,訴求豪宅的賣點;好住宅豈不該回應基本的安身立命、遮風避雨、回應環境的簡單需求?建築師的社會責任在哪裡?集合住宅豈不該「平均律」? 

這幾年台南市的集合住宅做得非常突出,當中有幾位貢獻非常大,除了張景堯外,如施進忠、陳俊廷、吳武易、顏茂昌等,相互砥礪已蔚為風氣。台南地區還是素人建築師的產地,如五角船板的謝麗香,與擅長清水混凝土的毛森江。 

我認為建築獎的其中一個目的,希望透過評選與獎勵,引導設計價值與方向,及肯定這樣的努力。 

新港藝術中學、新店高中體育館都是好作品,也都完成的非常不易,過程聽到很多建築師的心酸。我認為新港藝術中學競圖的提案設計比完成的案子好,龔書章無奈的表示這是與審查過程妥協的結果。九二一地震以後,一卡車疊床架屋般的審查機制,不知消耗多少建築師的創意與熱情。戴嘉惠與林欣蘋的新店高中,從設計、發包、施工吃了不少甲方、PCM的苦頭。近來故宮南院國際競圖執行的挫敗,也差不多是這個原因引起,國際建築師根本不吃這套,只有國內建築師還能忍氣吞聲,否則不知需要進行多少法律訴訟。豈不該好好檢討審查機制、PCM的嚴重問題?不禁為目前機關素質落差搖頭,不少公務員幫不上忙,或只能扯後腿。也不知道政府何時才能驚覺這問題的嚴重!畢竟苦盡甘來,還是恭喜得獎者。 

但反過來看,建築師接受制度的虐待,也是磨練好作品的一種方法。苦中作樂、意志力的鍛鍊,成為台灣年輕建築師必經的過程。幸虧有伴,在制度問題還沒解決前,大家只好繼續苦中作樂!我也期待這些得獎者能發揮社會影響力,更多人站出來演講或寫文章,廣泛結合文化界發聲,才能一步步突破困境。 

台灣建築獎獲不易,只有遠東建築獎可以相提並論。這個獎比綠建築獎、傑出建築師獎更重要,更受重視,但頒獎的模式卻不太相稱。實在應該好好改進,起碼不該輸遠東建築獎頒獎的規模,屆時也好推銷建築---是創意產業的龍頭,建築師公會是推手。 

有次開會,我向台南市長許添財推崇平均律得獎的成就,發現他也分不清楚這個獎的重要性。目前市面上一堆的建築獎,一般人根本分不出台灣建築獎有什麼特別,這是建築師團體自己要檢討的,到底台灣建築獎對所有建築人的意義如何?有一天需要跟技師們論戰時,說起來話來卻是彆彆扭扭、不自然。台灣建築獎是建築師論述設計價值的利器。甚至這幾年得獎的作品,不少是橋的設計,技師們該知道,橋不僅需要「計算」,還需要「設計」,這個說法豈不很有攻擊力。

過程中出現評審間有趣的討論:不早該推黃聲遠上國際的舞台,參加國際競圖?事實上,台灣建築界與國際接軌的路卻是如此遙遠?這是我們這輩建築人需要好好省思的。

 

qrcode
TAIWAN 台灣辦公室
TEL: 886-6-2510265 FAX: 886-6-2510271
zoom@zoomatelier.com
70450台南市北區西門路四段19巷31號
CHINA 四川办公室
TEL: 86-28-85996650
victor@zoomatelier.com
成都市天府三街69号新希望国际B座1618